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孟子類
詩類
論語類
類書類
 (九江以西为荆州界此亦遵旧说九江孔郑异义而/不言其处所诸家皆谓在浔阳其以洞庭为九江者)
 (自宋初胡旦始而 晁以道
曾彦和皆从之朱子九江/辨曰九江若曰派别为九则江流上下洲渚不一今) …… (第 34a 页)
 巴陵古今记等书无不备载独无所谓楚地记者特
 取山经之文隐其名别撰楚地记之目而又妄加巴
 陵二字耳朏明未审疑楚地记本之山经者非也是
 则彦和等 说之
所据细为䌷绎皆成子虚亡是又何
 足依据哉导江文云过九江至于东陵案汉志庐江
 郡金兰西北有东陵乡淮(当 …… (第 37a 页)
    汇如歆所云则九江即汇矣其非禹贡之九

    江不待辨也主寻阳者出于汉书地理志自
    唐以前儒者皆从之主洞庭者出于胡旦
    说之
曾□而朱子蔡传皆用其说胡朏明亦
    笃信之两说相持迄无定论今以经文證之
    经云江汉朝宗于海 (第 39b 页)
 锥指传曰敷浅原一名傅阳山在扬州豫章界正义
 曰地理志豫章历陵县有傅阳山古文以为敷浅原
 渭案汉志傅易山傅读曰敷今注疏本作博字之误
 也 晁以道
云饶州鄱阳县界中有历陵故县及傅阳
 山其说盖近是 通典云江州浔阳县有蒲塘驿即
 汉历陵县也驿前有敷浅 (第 24a 页)
 水未入江则曰汉既入江则曰北江也中江北江九

 江三者皆见于经则三江之名可定矣而蔡传据楚
 地记以洞庭为九江 晁氏说之
杂引山海经博物志
 水经地记以助之然后九江之名乱彼以经文过九
 江至于东陵为證然经不又云过九江至于敷 …… (第 18a 页)
 扬州寻阳虽在扬之极西亦究是扬而非荆也或乃

 恐其 说之
戾于经因并割此一隅之地强而委之于
 荆即如其说亦祇荆之末梢下流而已禹贡圣笔宜
 规全𫝑以立文岂有方 …… (第 22b 页)
 待言尔圣经简括自可互證而得故序扬州而曰彭
 蠡既潴明其潴而为泽则非江矣下乃书三江既入
 则彭蠡之不得杂于其内也不从可知乎故五 说之

 
中惟汉人据北江中江者为近而配以彭蠡及寻阳
 则失之不知江之可并为三者必其源远流长而大
 小相敌者耳汉 (第 25b 页)
 曲礼三千毋不敬一言足以蔽之故先儒以为首肆
 情变乱甚无谓也明道中庸解一卷程颢撰杨中立
 中庸解一卷杨时撰 晁以道
中庸解一卷游定夫中
 庸解一卷芸阁礼记解十六卷吕与叔撰与叔礼学
 甚精博中庸大学尤所致意也三礼图聂崇 …… (第 72a 页)
 言如檀弓丧礼诸篇既指为凶事罕所记省则其所
 业仅一二十篇耳苟不得其义则又诿曰此汉儒之
 说也弃不复讲所谓解 说之
详仅有方马陆陈诸家
 然而述王氏之说者也惟关洛诸大儒上接洙泗之
 傅乃仅与门弟子难疑答问而未及著为全 (第 81a 页)
程子 颐  正叔(伊川)


张子 载  子厚(横渠)


范氏 祖禹 淳夫(华阳) 晁氏 说之 以道(嵩山)
沈氏 括  存中(梦溪翁)


吕氏 大临 与叔(蓝田)


吕氏 大钧(和叔)


杨氏 时 (第 14a 页)
  言语 陆氏释文本象无贰字今从之 纳约自

  牖虽有向明之意然非路之正 问六四旧读樽
  酒簋贰为句用缶为句乃古注及程氏说 晁以道
  
本樽酒簋(句/)贰用缶(句/)本义从之其说如何先生
  曰既曰樽酒簋贰又曰用缶亦不成文理贰益之
   (第 28b 页)
 于前枚乘传此其与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韵会今官文书借作拾)又陆游老学庵笔记转平声可读为谌白乐天诗绿 
(浪东西南北路红栏三百九十桥宋文安公宫词三十六所春宫馆一一香风送管弦 晁以道
诗烦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
(感遇诗)(唐韵息晋切集韵思晋切𡘋音信说文疾飞也从飞而羽不见)王篇亦 (第 83a 页)
河正字通陆玑曰形如鸮而大喙长尺馀)
(口中正赤颔下大如数升囊小泽中有鱼共抒水满而弃之水竭鱼出乃食之又 晁以道
曰鹈之属有曰漫画者以觜画水求)
(鱼无一息之停有曰信天缘者终日凝立不易其处俟鱼过取之诗曹风维鹈在梁毛 (第 60a 页)
江汉为北江并岷江为中江合为三江者其说为断断
不可易也蔡传之说祖朱子而实出于 晁氏说之
盖以
经文过九江至于东陵曾氏以为湖广岳州府之巴陵
县在洞庭湖之东不知程氏大昌已驳之谓其绝无根
据而过 …… (第 71b 页)
释禹贡贾公逵以释
周礼职方宋乐史寰宇记李宗谔九江图并宗其说今
舍汉晋隋唐宋数千年博雅之说不用而独取一 晁氏
说之
其立论可谓偏枯矣愚更尝寻绎经文曰九江孔
殷殷者归往趋向之辞周礼诸侯见于天子曰殷见与 (第 72a 页)
  洞庭可知其谬九江为浔阳之九江唐张僧监寻
  阳地记列其名为九孔颖达之释禹贡贾公彦之
  释周礼职方皆宗之今为江西之九江府不宜取
   晁氏说之
之说以为即洞庭也
 湘阴县东六十里有罗城岳州府平江县南三十里
  亦有罗城乃接境处后汉志枝江侯国本罗 …… (第 119b 页)
 氏以下如马氏通考王氏地里通释高氏地名考略

 及宛溪方舆纪要俱主分列窃疑余 说之
不然夫余
 所据者杜预氏何休氏颜师古氏之说也且即三传
 本文同一年事而左作赖公谷作厉其为一国显然
  (第 135a 页)
 异然其说亦有时牵合要之读左氏者当经自为经

 传自为传不可合而为一也然后通矣 晁氏说之
曰谷梁晚出于汉因得监省左氏公羊之违
 畔而正之至其精深远大者真得子夏之所传范氏
 又因诸儒而博辩之申 (第 39a 页)
 取其卑小之说不可也
又曰经不待传而通者十七八因传而惑者十五六
程子曰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 晁氏说之
曰谷梁晚出于汉因得监省左氏公羊之违 (第 38b 页)
 之下增入乾坤文言始加彖曰象曰文言曰以别于
 经而系辞传以后自如其旧历代因之是为今易程
 子所为作传者是也自嵩山 晁说之
始考订古经釐
 为八卷盖上下篇卦爻辞合而为一上下系辞传亦
 合而为一上下彖传一上下象传一文言一说卦传 …… (第 9a 页)
 事有未正必欲其正事之既正必守其正此正固二
 字之义也固所以全其正也如此说贞字之义乃尽
 ○元亨谓其事可为也利贞谓须善为之也○易

 道
义配祸福故元亨而必利贞也○易虽主卜筮然
  (第 17a 页)
以道
义配祸福与他术数书不同所以为经也故无
 不效昔晋何晏闻管辂明易数请与论易邓飏在坐
 请作一卦当至三公 …… (第 17b 页)
 公可至青蝇可驱也后二人皆坐事诛夷按辂以易

 数名而其言如此是知 以道
义配祸福者矣当老庄
 虚浮之世而有如此等人物亦豪杰之士哉愚尝谓
 上有天下有地中有人天有时地有利人有 …… (第 18a 页)
 无不晓畅到底无一之或遗非专止是晓得天之四
 德循环而已也○或曰但只大明天道之终始则其
 馀皆不外乎此理矣此说亦通终不如前 说之
周圣
 人大明乎乾道之终始则见此六位其为潜为见等
 个个都是见成的全无假些儿寻觅之功此理最妙 …… (第 48a 页)
 以下节利贞者性情也照看○变者化之渐化者变
 之成此是本义定说若化而裁之谓之变则以化为
 渐变为成与此不同小注亦有两说只取一 说之

 本义者可也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如正月初一 …… (第 57b 页)
 之不屑就而曰治则进乱则退知伯夷之治则进则

 知初九之乐则行矣或曰伯夷之归西伯亦是治则
 进曰非也归西 伯以
就养非求仕也故终之曰是亦
 不屑就已○确乎其不可拔毕竟只是忧违之操不
 可拔朱子小注及进斋徐氏兼乐行 …… (第 79a 页)
 声读为时止之义下条曰居上以治下便见朱子不
 从程子所谓上之治也之说又如反覆道也但云重
 复践行之意便见不从程子必 以道
之说○井初六
 象传曰旧井无禽时舍也程子注曰舍上声与此不 …… (第 96b 页)
 辞皆非从傍人说也只是解字义云耳皆是谓九四
 自或之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止/)乎况于鬼神乎
 此节总是言大人之德只是 以道
为体 (第 115a 页)
以道
为体只
 是无私如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四时之
 序无私鬼神之吉凶无私皆道也大人亦无私则道
 在 …… (第 115a 页)
 所以为大人者则不以其位而以其德也与天地合
 其德以下纯以天德言大人造也大人亦然以德言
 也位在造字上天地之天以形体言先天后天之天
  以道
言○先天而天弗违盖虽先乎天而实合乎天
 也既合乎天便是行得去行得去处便是天不违○
 如所行有悖乎天天 …… (第 115b 页)
 可依其下(云云/)不必依也知进退存亡者知其有进
 则有退有存则有亡为理势之自然也○不失其正
 者处之 以道
也进极而思退存而不忘亡所谓满而 (第 118a 页)
 繘井未有功也井以上出为功羸其瓶是以凶也
革泽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
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
 革志卦泽火相息以卦象明卦义兑泽离火息今熄
 灭也泽旧作水 晁以道
正之盖坎水兑泽各分卦象
 也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兑少女离中女也朱
 子曰火然则泽水乾泽水决则火灭刘 …… (第 4a 页)
 谓日有光月有明然则动不失时故其道光静不失
 时故其道明朱子曰明者光之质光者明之用艮其
 止止其所也艮其背古作北今以下有止字傅讹也
 说见 晁以道
止其所也止得其所谓背也都圣与曰
 上者阳之所下者阴之所阴下而阳上阴阳各得其
 所而止此艮之所以为止也 …… (第 8a 页)
 道始于此故曰人之终始窃谓三四中二位人道也
 四为上卦之始三为下卦之终故有人道终始之象
 说以动所归妹也以卦性明卦义李仲永曰因妹
 之
于内长兄为嫁之于外是说以动也苏子瞻曰其
 所归者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以九
 六互居三四明卦 …… (第 10b 页)
 于上利见上之大人也

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
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说之
大民劝
矣哉
 兑志卦说也明卦义说今悦凡十翼皆同程正叔曰
 二阴居阳之上阴说于阳而为阳所说郭子和曰兑 (第 14b 页)
 非有意于说人亦非有意于求说天下有 说之
道在
 上者不违是道以临人在下者得其志而自说耳使
 有心于其间非兑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 …… (第 14b 页)
 顺天理下应人心李去非曰世固有小人文为圆外

 方内之说者循习以失正则陷于胁肩谄笑脂而泽
 之不胜其为柔矣此偏于 说之
害也圣人发利贞之戒
 所以防之者切矣彼小人恶得借以自文哉说以先
 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第 15b 页)
说之
大民劝矣哉
 以九五六三往来推广卦义先难并去声九自三往
 五成兑上六阴民也五在上先故曰说以先民六自 …… (第 15b 页)
 居五则三忘矣故曰忘其死爻为来兑凶谓是也郑

 少梅曰忘死言犯难则知忘劳之为服役矣忘劳言
 先民则知忘死之先说矣然则 说之
所以为大者不
 特使之忘劳忘死而尤在于使之相劝而忘劳死焉
 所谓民劝者盖父诏其子兄语其弟妻勉其夫朋友 (第 16a 页)
 过义又一转为过犹不及之过坎陷于中不可过也
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坎又只论陷义不论中义
丽必有所感故受之以咸咸者感也
  晁以道
曰后人妄有上下经之辩故省此三句王氏
 昭素云诸本皆有之
   右上篇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 …… (第 6b 页)
 取妹义
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
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入而后 说之
故受之以兑
 此又通旅无所容为义
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
 散去声说与散似不甚相蒙
涣者离也 (第 10a 页)
 尝著古文易今皆亡惟成都府学官有元丰五年壬
 戌岁吕微仲自序其书十二篇与古经同晁氏读书
 志云二卷今李仁父再刻者止一卷建中靖国元年
 辛巳岁 晁以道
著古周易八卷亦与吕氏合特不分
 经彖象系上下篇缩十二为八尔李仁父谓吕晁二家
 不相祖述盖其篇次暗合也 …… (第 1b 页)
 吕晁所以仿之以釐正王辅嗣之易而反之古也近

 世沙随程可久作古周易程氏考十二篇别为章句
 不与正经相乱正同田何而名同于 以道
邵尧夫作
 百源易其次序亦如此与吕文字句读初无增损 (第 2a 页)

 道
以诸家及说文等九十五书是正有增有损专主
 北学朱子著周易本义谓吕氏更定晁氏著为经二
 卷传十卷乃复孔 …… (第 2a 页)
 家自谓博考深求凡二十八年而后定然以系辞为
 周公作未脱承袭之旧又每卦必占覆卦为难从也
 吕名大防汲郡人谥正悯公晁名 说之
嵩山人自号 (第 2b 页)
景迂生
吴名仁杰称河南氏平江昆山人程名迥宋 …… (第 2b 页)
 儒疑非卜商遂谓汉杜子夏作然汉又有梁丘家邓

 彭祖亦字子夏非有明据也 晁以道
云唐张弧伪作
 刘知几直以为易无此传窃谓卜子夏未尝传易正
 义所引亦无卜字京房之笺恐亦是后人托其名以 …… (第 6a 页)
 柔之荀爽慈明崔憬刘向子政刘歆刘表刘炳刘遵

 向秀子期董遇姚信张璠张宾张晏张轨董颖侯果
 孟康崔子玄服虔宋衷见 晁以道
古易虔薛音注见
 陆德明引又有傅氏不著其名皇甫谧见正义
李授之经解通义
 中兴书目周易经解通义三十卷 (第 29a 页)
 读书志易轨一卷伪蜀蒲乾贯撰专言流演其序云

 可以知否泰之源察延促之数盖数学也 晁以道

 刘道源十国纪言乾贯作虔观
童子问
 中兴书目易童子问三卷本朝太子少师欧阳修撰
 设问辞以见义修 (第 16b 页)
虽不居仁圣而必
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处也可谓云尔已矣者无
他之辞也公西华仰而叹之其亦深知夫子之意矣 (晁氏名说之
清丰人○辅氏曰晁氏于辞意尤更明备若非当时有称夫子圣且仁者则夫子何为而自
为谦辞如此哉既为谦辞而不居仁 …… (第 32a 页)
心兴
起是于诗上得力其次操守植立是于礼上得力至未梢德性纯熟是于乐上得力)
程子曰天
下之英才不为少矣特 以道
学不明故不得有所成
就夫古人之诗如今之歌曲虽闾里童稚皆习闻之
而知其说故能兴起今虽老师宿儒尚不能晓其 (第 49a 页)
 了乱填补处老苏说底亦有去那物理上看得着处

 (㬊渊录)
东坡易说六个物事若相咬然此恐是老苏意其他若
 佛说者恐是东坡
 (包扬录) 晁说之
谓易占随日随时变但守见辞者死法也
 (不知何氏录)
龟山过黄亭詹季鲁家季鲁问易龟山取一张纸画个
 圈 (第 12a 页)
 荫蜀中数百里之田恐是沱则地势又太上了澧水
 下有一支江或云是又在澧下太下了又如东汇泽
 为彭蠡江亦不至此泽敷浅原今又在德安或恐在
 湖口左右 晁以道
谓九江在湖口谓有九江来此合
 今以大江数之则无许多小数之则又甚多亦不知
 如何
 (包扬录禹贡)
(第 7a 页)